回顧2013年的印刷行業,半自動絲網印刷機技術是不能不提的。它的出現,在印刷行業引起了大討論,一時之間就充斥著“狼來了”的宣言,但是半自動絲網印刷機最后的表現卻沒能證明這個論斷正確性,很多限制性因素直接將這頭狼變成了小綿羊。
班尼·蘭達說:“一切能夠數字化的都將被數字化,印刷也不例外。”所以半自動絲網印刷機一出現就在印刷江湖上掀起了“腥風血雨”。反觀現在的印刷市場,印刷行業主要分為兩個陣營。一個是“支持半自動絲網印刷機”陣營,另一個就是對立面。
在過去十年中,印刷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半自動絲網印刷機技術無論是在生產速度,還是在對承印物的選擇上都日趨成熟,市場上也涌現出了一大批基于電子照相、碳粉和高速噴墨技術的新產品,以滿足來自不同領域的客戶的需求。電子傳輸渠道的增多打破了傳統的文件傳輸模式,并促進了半自動絲網印刷機在個性化和低成本短版印刷領域的應用。包括工作流程、承印物、印前和印后設備等在內的輔助技術的進步也有效地提升了印刷流程的自動化水平,減少了浪費、勞動力成本以及活件的生產和使用成本。但是它在中國的發展仍是面臨巨大的阻礙。
據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獲發半自動絲網印刷機許可證的799家單位年產值是39.7億元(根據2013年7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公布的數據,2012年由738家專司半自動絲網印刷機的企業完成的半自動絲網印刷機產值增至62.9億元,為當年印刷總量的0.66%);二是蘭普咨詢公司認為我國的半自動絲網印刷機年產值大致為100億元,即便按照100億元的高值來計算,相對于2012年我國高達9510.13億元的印刷總產值,半自動絲網印刷機目前還不可能有引起印刷產業發生改變的地位。當然,按照班尼·蘭達在德魯巴印刷展上提供的數據,全球年50萬億張的印刷總量中由半自動絲網印刷機設備完成的也僅有1萬億張,占總量的2%。盡管全球專業咨詢公司派諾提供的報告認為:到2015年半自動絲網印刷機應該可以占到印刷總量的33%,我國也提出了屆時要爭取達到20%的目標,但從現實情況看,要實現這一目標還有不少困難。
按照2010年年末的有關統計,我國半自動絲網印刷機的總量已經達到3.6萬臺,其中彩色印刷機2.9萬臺,占比80.56%。換句話說,在目前階段缺少的不是半自動絲網印刷機生產設備,而是相對充分的半自動絲網印刷機生產任務。
當前,我國對海外半自動絲網印刷機設備及耗材的依賴使得半自動絲網印刷機產品的價格昂貴,難以同傳統印刷競爭。
經過這幾年的推廣,加之半自動絲網印刷機自身質量的不斷提高,消費者認識到了半自動絲網印刷機的特點,在印數少、周期短上,半自動絲網印刷機的長處無與倫比,但在總印價不變的前提下,半自動絲網印刷機與傳統印刷的數量平衡點還顯得偏低。換句話說,只印數百份的產品消費者會選用半自動絲網印刷機,印量再稍稍大點的消費者還是會選擇傳統印刷。如果伴隨著半自動絲網印刷機單位成本的持續下降,這個數量平衡點不斷地上升,則半自動絲網印刷機從傳統印刷口中搶來的任務還會再大些,何況在我國,傳統印刷特別是小膠印印刷在滿足短周期產品上的競爭力不容小覷。
為此,推動國內的印機制造企業盡早地介入半自動絲網印刷機設備的制造或許是推動半自動絲網印刷機價格走低的根本方法,進入我國的CTP設備經過近10年的推廣直到數年前才快步進入印刷企業,其根本原因也就是得益于國內CTP設備制造商的大量出現,半自動絲網印刷機企業也真誠地期待著那一天盡快到來。
數字出版、直郵等半自動絲網印刷機的大眾客戶還沒有積極選用半自動絲網印刷機。毫無疑問,數字出版是半自動絲網印刷機的重要客源,盡管有關方面的數據認為自2009年起我國的數字出版已經超越了傳統出版,但至今真正由傳統出版轉為數字出版的比重還不到一成,如果出版商、承印商與渠道商三者間不能在這一問題上取得共識,推進數字出版和半自動絲網印刷機可能還是句空話。換言之,國家在推進半自動絲網印刷機發展上不能僅有目標而是必須要有可以付諸執行的具體措施,一步一個腳印,穩步向前推進。
投資風險增大讓投資者猶豫不決。除了成本居高不下、業務總量尚顯不足以外,半自動絲網印刷機設備的更新周期短也是導致投資者選擇謹慎前行的重要原因,他們還在選擇恰當的投資時間。按照上海市新聞出版局提供的數據,上海33家以半自動絲網印刷機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在2010年以53414萬元的資產實現了37260.28萬元的銷售,一年經營的結果是虧損1352萬元。投資是為了獲利,面對這一狀況等待時機是可以理解的。
評論信息
共有: 條評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