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在起,爭取到2020年成為世界全自動移印機強國正成為中國全自動移印機界的奮斗目標,這既是為了滿足市場對全自動移印機的需要,也是最先向世界貢獻了泥活字的中國全自動移印機人希望繼續領先世界全自動移印機工業的雄心體現。但是,必須指出的是:由大國到強國的轉變,不是一個簡單的體量膨脹,不是一個單純的全自動移印機總量排行第一,而是必須有充分的人力資源;有領先于世界全自動移印機業的發明創造與核心技術;有強大的全自動移印機機械制造業的支撐;……在這些方面我們與強國的要求差距還很大。企望在不太長的時間里實現成為世界全自動移印機強國的既定目標,所有的全自動移印機人都得為此付出艱苦的勞動。
大國與強國的差別何在?
顧名思義,“大”所指的是數量較多;與“弱”對應的“強”所指的是健壯有力。大不等于強,強也未必一定要大。瑞士在歐洲是個國土面積僅為41285平方公里、人口770萬的小國,但這并不妨礙其成為世界公認的最強的手表制造國。中國的汽車年產量已經能夠排在全球很靠前的位置,但屬于我們自己的核心技術可能還不及韓國的汽車制造業。當然“大”可以為“強”奠定基礎。
在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中國走改革開放道路以后,我國的全自動移印機工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根據統計,1979年,改革開放后的第一年,我國全自動移印機工業的年產值僅為47.97億人民幣,2011年已經達到8677.13億,整整翻了180倍。這中間固然有物價上漲的因素,也有包含著全自動移印機企業多種經營產值在內的因素,甚至還有統計口徑不完全相同的因素,但無論如何,在這三十來年的時間里,我國全自動移印機業的進步是世人公認的,就全自動移印機總量而言,我國全自動移印機工業的產值應該可以排在世界第二或第三的位置,僅次于美國或僅次于美國和日本。
我國全自動移印機工業產值的快速膨脹、產品質量的大幅提升得益于我國的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市場龐大、需求繁雜;得益于香港全自動移印機企業的內遷,帶來了投資與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得益于對外開放政策,既降低了先進設備的引進關稅,加快了全自動移印機企業技術改造的步伐,又鼓勵企業積極承接海外全自動移印機業務,擴大了業務來源,鞭策國內全自動移印機生產與國際市場接軌。
“大”與“強”的本質區別在于在這一領域有著屬于自己的核心技術,而且領先于世界,引導著行業的發展方向。實事求是的說,在全自動移印機領域,無論是在設備制造或是在新工藝、新材料的開發應用方面,我們都遠不及一些產值比我們低的國家,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
在從業人員的素質上我們還存在很大差距
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在世間的萬物中,人是決定性因素。先進的設備需要人去操作;新材料的開發需要人去研究;市場的消費需求要有人去發掘;差異化的經營方向需要人去定位。我們與強國的差距恰恰在于專業人才的儲備不足,在于員工的流動性過大。
據2013年1月14日出版的《新聞晨報》刊登的怡安翰威特發布的《中國行業薪酬風向指標及人力資源發展趨勢報告》稱:2012中國企業員工離職率為18.9%.這個數字比正略均策公司在《2010員工離職與招聘調研報告》中提供的“從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的一個統計年度中,中國企業員工的平均離職率是8.55%”的數字要來得高,這說明員工流動性在進一步增強。前者的報告雖未單列出制造業的離職率數字,但后者在報告中指出:在上述統計年度中,“制造業(的平均離職率)更是高達23.45%”,“在這部分離職的員工中,參加工作一年內就離職的達到50.57%、制造業達到65.05%.”員工收入大致只及社會平均收入三分之二的全自動移印機業的狀況只會在這些數字之上而不會在這之下。員工流動比例的居高不下對技術創新、改進生產工藝,對整個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肯定不利。
評論信息
共有: 條評論信息